期颐是指多少岁的人,老人一百岁(期待别人照
在汉字的丰富词汇中,当我们谈及老人的年纪,许多描绘岁月的词汇如“花甲之年”、“古稀之年”等跃然纸上。但你或许较少听闻“期颐”这个词。那么,“期颐”究竟是指多少岁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奇事网小编的步伐,来解开这个谜团。
一、解读“期颐”——一百岁的老人
“期颐”这个词在古代和现代都较为罕见,但其背后的含义却十分深远。它指的是一百岁的老人。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部分来解释,“期”代表期待,“颐”代表供养。“期颐”整体意味着一位百岁老人因年龄的原因,无法自给自足,需要他人的供养和照顾。
这个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经典之中。《礼记·曲礼上》中提到:“百年曰期、颐。”孙希旦对此进行了解读:“百年的人,他们的饮食、居住、行动等日常生活都需要依赖他人的照顾。”
二、期待照顾的百岁老人
按照人生的阶段,六十岁被称为“花甲之年”,意味着头发开始变白,皮肤出现皱纹;七十岁则称为“古稀之年”,此时的人们可能随时面临生命的终结。而到了八十、九十岁,便步入了“期颐之年”。在这个年龄段,如果老人离世,常被人们认为是寿终正寝。而百岁的“期颐老人”,因年龄的缘故,更需要他人的照料和关怀。
在我国云南的罗平富乐下菜园村,有一块古匾上写着“期颐人瑞”,讲述的便是一个村子里的百岁女老人的故事。这里的“期颐”便是期待他人供养的意思。除了“期颐”,还有许多描绘年龄的词汇,如“豆蔻年华”、“弱冠之年”、“而立之年”等。尽管这些词汇丰富多样,但我们对“期颐”的了解不必过于深入,只需知道它代表一百岁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百岁老人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都是受人尊敬的存在。他们的长寿背后,蕴藏着对生命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感恩。他们的存在,不仅是对自己的生命的尊重,也是对家族、对社会的贡献。“期颐”这个词,尽管在现代汉语中较为罕见,但它所代表的含义却永远值得我们尊重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