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手足口病怎么办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病毒有二十多种类型。每年的四月至六月,是我国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而在南方,十月至十一月还会出现秋季小高峰。由于这种病症主要影响五岁以下的儿童,因此在幼儿园中,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居儿童传染病之首。
如何判断手足口病呢?感染手足口病的患儿早期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等,此时难以确定是否为手足口病。主要的诊断依据在于其特有的“口、手、足”表现。在口腔内,患儿会出现灰白色疱疹和溃疡;手掌和足底则会出现多个小圆形疱疹,这些疱疹不同于烫伤、烧伤或磨损引起的水疱,而是皮厚、液体少、不易破,周围有一圈红晕。典型的疱疹会在三到五天内自行消退,不留疤痕。但要确诊手足口病,还需要到医院进行病原体的检测。
对于家庭消毒,手足口病传染性最强的时候是在发病后的一周内。患儿接触过的所有物品都有可能携带病毒,因此应彻底消毒。这包括毛巾、漱口杯、玩具、餐具、床上用品、衣物等。对于不耐高温的物品,如塑料制品和家具,可以使用稀释的84消毒液进行浸泡或擦拭。布类制品如被褥、衣服、毛巾等,应单独清洗后煮沸消毒。如果家中有一个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另一个孩子还未感染,也应尽早隔离。成人也有可能感染手足口病,虽然发病率较低,但也需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手足口病和水痘、麻疹等常见传染病不同,每次感染的病毒都可能不同,因此病毒间没有交叉免疫力。一次痊愈后仍然有可能再次感染。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是关键。市面上的湿纸巾和免洗消毒液并不能预防手足口病毒,消毒工作仍需按照上述方法进行。
本文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感染科专家庄焱撰写,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获得本报授权。我们也欢迎读者朋友们点赞支持!手足口病是一种严重的健康威胁,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预防工作,保护我们的孩子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