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袭怎么办
在天河外国语学校的校园里,一场紧张的防空袭紧急疏散掩蔽演练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随着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响起,学生们立刻双手抱头,紧张有序地从教学楼撤离。学校操场上,国际通用的防空袭平民保护标志醒目地矗立着。
这场演练并非孤例,而是广州市为加强中学生防空防灾知识技能培训而组织的系列活动之一。在7日上午的演练中,预先警报一响,橙色的烟雾弥漫,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进行紧急疏散。他们有序地撤离至学校的人防工程和学校操场,整个过程仅用了短短5分钟。
市民防办党组书记、主任叶锦祥表示,组织此次演练的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掌握防空防灾知识和技能,知道在遭遇空袭时应该如何应对。此次观摩活动不仅为全市各中学在9月14日组织的师生疏散掩蔽演练提供了标准,更展现了一个示范。值得一提的是,广州作为国家一类人防重点城市,已连续18年拉响全市防空警报,今年的“羊城天盾”演习更是将全市中学生纳入其中。
在这场防空袭演练的背后,隐藏着丰富的知识。警报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三种。每种警报都有其特定的鸣放方式和时间长度,市民在听到不同类型的警报后应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高科技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的袭击目标不仅仅是军事目标,一些重要的经济目标如电站、油库等也是其重点打击对象。居民需要了解附近的安全区域,以便在空袭时迅速躲避。
相对安全的地方一般可能是寺庙、教堂、医院、学校等地方,离重要目标几百米以外的地方,包括郊区、乡村、山区也是较好的躲避场所。人防工程和疏散地域内也是相对安全的地方。在高科技空袭条件下,居民应该迅速而有序地撤离至这些安全区域,以确保自身安全。
这场演练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防空防灾意识,也增强了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通过模拟实战,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了如何应对空袭,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并采取正确的行动。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张丹羊报道此次活动,并配以邱伟荣拍摄的照片,为读者带来了一场生动形象的视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