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疼腿麻怎么办
针对中老年人频繁出现的下肢疼痛、发凉、麻木现象,很多人误以为是正常的衰老表现或是所谓的“老寒腿”,仅仅采取止疼药和膏药应对。这很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血管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征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下肢动脉内出现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闭塞,引发肢体慢性缺血。这一病症的症状并不典型,极易与老寒腿、腰间盘突出等疾病混淆,从而引发误诊误治,使最佳治疗时机被错过,导致病情加重。
以黄女士为例,她曾快乐地跳着广场舞,但突然出现的腿疼、腿麻症状,其实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早期表现。由于未能及时重视,斑块逐渐增大,血管变得越来越狭窄,直至闭塞。若再不治疗,可能面临肢体坏疽、截肢的风险。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轻微症状期、间歇性跛行期、静息痛期、溃疡和坏疽期。特别提醒的是,下肢动脉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表现,其发病率居高不下。一旦出现腿疼、麻木、发凉的症状,建议及时到血管外科进行检查诊断。
要想预防和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至关重要。其中,“三不吃”指的是:不吃油腻食物,如大鱼大肉等,以免堵塞血管;不吃高盐食物,以清淡饮食为主;不吃过多的肥肉,以瘦肉为主,保持血管的通透性和畅通。
“四不做”同样重要:不吸烟,因为对血管伤害极大;不喝酒,避免酒精对血管的破坏;不熬夜,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器官正常运作;不生气,保持好心情,减少血管疾病的风险。
除了注意以上饮食和生活习惯,中老年人还可以多吃黑豆、芹菜、茄子等有利于血管健康的食物,以及野果、野菜等,帮助清理血管里的污垢,为自己的血管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对于下肢疼痛、发凉、麻木等迹象,中老年人应该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检查,了解真实病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保护自己的血管健康,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不同,因此请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