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珠峰中国侧
一、登山数据概览
在巍峨的珠峰脚下,一段段英勇的攀登故事正在上演。2019年珠峰登山季,共有241人成功登顶,这一数字背后包含了不同国籍的登山者的辛勤与坚韧。其中,外籍登山者共有94人,国内登山者12人,尼泊尔籍夏尔巴协作人员及中国向导更是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挑战与风险并存,有2名外籍登山者因极端天气和身体原因不幸离世,但也有2名遇险者被及时救援。总体来说,共接待了362名登山者,规模与往年持平。
二、挑战恶劣天气
那一年的珠峰登山,遭遇了十九年来最差的天气。登顶“窗口期”大幅缩短,使得众多登山团队纷纷在5月23日这一天完成了超过百人的登顶壮举。天气的恶劣给修路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由于山体积雪过厚、风力过大,修路队多次中断作业。但最终,在5月22日,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路绳铺设。
三、救援体系的闪光
在严峻的环境中,西藏高山救援系统两次启动,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命救援能力。无论是4月30日营救的一名因高反引发肺水肿的爱尔兰籍登山者,还是5月22日从海拔7500米撤下的澳大利亚籍遇险者,都证明了这一点。这一成功的救援,离不开管理部门的主导,商业公司、西藏救援队及当地牦牛工的联合协作,他们共同形成了一个高效救援网络。
四、环保之举
珠峰高山环保大队的身影在登山季中格外引人注目。他们负责海拔5200米至6500米区域的垃圾清理工作。每日收集并运送垃圾,单次行程耗时8小时,每人日均清理垃圾达20余斤。山脚村民通过提供牦牛运输、垃圾清理等服务获得经济收入,形成了可持续的环保机制。这种商业协作与本地参与的方式,不仅保护了珠峰的环境,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五、登山线路与管理之道
攀登珠峰的线路多种多样,全球共有20条线路。而北坡线路作为传统线路,由西藏自治区登山管理部门统一组织,采用严格的许可制度。这一线路以“第二台阶”为最难点,海拔8700米的垂直岩壁给攀登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需单人攀爬通过。
2019年珠峰中国侧登山季在极端天气和复杂环境下,展现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通过科学的管理、高效的救援以及环保的协作,我们实现了安全与生态的双重保障,谱写了一曲人类勇气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