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15曝光哪些
央视“3·15”晚会:用诚信之光照亮消费信心的六大痛点
随着2023年央视“3·15”晚会的落幕,一系列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被曝光,用诚信之光照亮了消费信心的六大痛点。这些案例涉及领域广泛,从食品安全到医疗美容,再到互联网隐私和老年消费陷阱等,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香精勾兑的“泰国香米”事件让人震惊。安徽某食品公司竟用本地大米添加香精冒充名贵的泰国香米,声称“泰子王”等商标与实际产地无关。更令人震惊的是,涉事的香精生产商上海朗枫香料公司竟然无食品添加剂许可证,原料堆放混乱且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这无疑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极大侵害。
二、在美容领域,部分美容机构违规使用妆字号化妆品进行非法注射,工作人员无相关证件就直接为消费者注射,这不仅涉嫌违法,更存在极大的毁容风险。消费者对于美容的需求是美好的,但这样的行为却给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三、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破解版App窃取隐私的问题也日益严重。部分视频、音乐、小说类破解版App被植入第三方插件(SDK),窃取用户手机识别码、通话状态等敏感信息,精准追踪用户动态并推送广告。有些App甚至能监听通话,消费者的隐私安全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四、直播间苦情戏骗局也让人防不胜防。主播通过编造家庭矛盾、虚假助人故事等手段诱导老年人信任,推销夸大宣传的“特效药”等商品,这不仅欺骗了消费者,更是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五、直播水军操控流量的问题也愈发严重。网络平台公开售卖直播间水务,可操纵点赞、评论、人气等数据,制造虚假流量诱导消费者跟风下单。这不仅欺骗了消费者,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六、电子签平台高利贷乱象也让人堪忧。部分电子签平台存在实际交易与平台脱节、放款人身份不明等问题,导致用户遭遇高利贷和暴力催收却无法维权。这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暴露了监管的缺失。
央视“3·15”晚会的曝光,无疑为消费者揭示了这些痛点问题,同时也提醒了相关部门和企业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这些曝光能引发更多人的关注,共同推动消费环境的改善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