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回族人们的生活习惯
回族是一个注重卫生和洁净的民族,在饮食、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方面都有独特的传统和禁忌。他们禁食猪肉以及马、驴、骡等不反刍的动物肉,同时也避免性情凶残的禽兽和自死的动物。这些规定源于教的《古兰经》。除了这些基本禁忌,回族还讲究饮食的多样化和营养平衡。
在回族社区,你可以看到他们非常注重待客之道。当有客人来访时,主人首先会敬上热腾腾的盖碗茶,随后还会拿出各种美味的点心如瓜果、馓子、油饼等招待客人。盖碗茶是回族的特色饮品,里面融合了枸杞、芝麻、果干和葡萄干等多种食材,五颜六色,味道醇厚,营养丰富。品茶时,左手托杯,右手轻轻吹刮浮在上面的白芝麻,边饮茶边嚼芝麻,饮毕还可将杯内的干果一并享用。
回族在中国的分布十分广泛,历史上他们曾随着贸易和商业活动来到中国各地。在元朝和明朝时期,许多回族人被选为官吏,特别是在明朝宫廷中,有的官至二品以上。他们在接受皇帝赐食时面临困境,因为皇帝的宴席上自然会有猪肉,而这是违背回族教义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需要在教义与对皇帝的忠诚之间做出选择。他们一般不再期望通过官场晋升来取得更高的地位。
今天的回族人,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大多会在标有“菜馆”的饭馆就餐,或者购买经营的羊肉。在谷粉食品方面,他们丰富多样,如面类、饺子、馄饨、馒头等。在鱼的烹饪上,回族人禁食无鳞的鱼,但淡水鱼是他们的常见菜肴。
回族人的饮食文化除了宗教禁忌外,与汉族无大差异。他们的祖先来自土耳其、阿拉伯和波斯等地,但抓饭、“嘎巴布”等传统饮食文化未能保留下来,可能是由于他们在中国的数百年间被迫与汉族同化,中断了与祖先的交流。尽管如此,他们的饮食文化仍然独特且丰富多样。
在日常生活中,回族人非常讲究卫生和清洁。他们注意淋浴和洗涤,保持身体的洁净。在饮食卫生方面,他们注重食材的选择和烹饪方式,以确保食物的安全和卫生。他们还遵守许多其他的生活习俗和禁忌,如不在人前袒胸露臂、不饮酒、不吸烟等。这些习俗和禁忌反映了他们对教的信仰和对身体的尊重。回族人的饮食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融合了宗教传统和生活习俗,体现了他们对健康和生活的重视。教对于饮食的规范深入每个的心中,是他们必须遵守的教规。其中,对于动物宰杀和饮酒的规定尤为严格。
关于动物的宰杀,教禁止食用那些未诵()之名而宰杀的动物。这是因为过去多神教徒在宰杀牲畜时,常常诵念自己所崇拜的偶像的名字。为了消除一切形式的多神崇拜,教要求信徒在宰牲时应诵的名字,以示唯一信仰。而那些因疾病、衰老或中毒等非宰杀原因而自死的动物,以及猪因其形态丑陋、不择饮食、性情懒惰等特点被列为不洁之物,故不可食用。
在教的饮食习惯中,酒的地位曾经一度复杂。初期,教的酒饮用量是受到限制的,以不醉为界限。由于有人因饮酒过度导致误事、破坏团结的行为,酒最终被宣布为禁物。至今,不可饮酒。
这些饮食禁忌逐渐融入了信仰教的各民族的生活习惯中,成为了他们传统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那些全民信仰教的民族来说,这些禁忌更是根深蒂固。在我国,信仰教的回、维吾尔、哈萨克等10个少数民族都严格遵守这些习惯。即使那些放弃宗教信仰的成员,也很难改变从祖辈继承下来的这些生活规范。如今,教的饮食规范已经成为全世界10亿多们的共同生活习惯,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国际性。所食用的“食品”的特点就在于不含猪肉、猪油、自死动物肉以及任何致醉致毒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