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三更半夜的来历:三更和半夜源于两个人

考古发现 2025-04-03 21:09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三更半夜:一段关于时间与历史的佳话

当我们提及“三更半夜”,现今的意味是夜深人静之时。这一成语背后,却隐藏着一段与宋朝两位名人陈象舆和董俨的历史趣事。

在宋太宗的时代,陈象舆、胡旦、董俨与梁灝等人,因志趣相投,常常相聚在赵昌言的府邸,从日落到深夜,畅谈理想,不忍散去。人们戏称陈象舆为“陈三更”,董俨为“董半夜”。这便是“三更半夜”一词的由来。

深入了解这一成语,不得不说到古人的计时习惯。白天,古人称之为“钟”,而夜晚则称之为“更”或“鼓”。在古代,城镇的钟楼与鼓楼便是这一习惯的见证。一夜被分为五更,每一更对应着现代时间的特定时段。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元宵节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天未二鼓,戏已开演;到了三更,贾母还在听书;四更时,凤姐儿的笑话也已讲完。这就是“更”“鼓”在文学作品中的实际应用。

“三更半夜”这一成语的流行,与宋朝夜生活的自由和开放有着紧密的联系。宋朝时期,宵禁被解除,人们可以尽享夜生活。这种氛围为“三更半夜”一词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我们现在所说的“几点钟”中的“点”,也源于古代的“更”。为了更精细地划分时间,一更被分为五个“点”,一“点”约等于现在的24分钟。这个“点”并非我们日常理解的小的意思,而是一种古代乐器的称呼。更夫用这个像个小铜钟的乐器来报时,“点”便逐渐成为了计时的单位。

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三更半夜”也是如此。没有宋代经济的繁荣和夜生活的开放,就没有今天的“三更半夜”。这一成语不仅是时间的划分,更是一段历史佳话的流传。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