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陈友谅打仗的时候,元朝在干什么?
在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南方的战火纷飞,各大势力纷纷派兵北伐。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新的王朝诞生。徐达、常遇春成功攻克了元大都,宣告了长达九十八年的统治结束。
这段历史背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在朱元璋挥师北伐之前,他与陈友谅、张士诚等反元割据势力进行过一场殊死搏斗。但奇怪的是,当这些南方势力打得火热时,元朝在做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跟随风趣网一起揭开历史的真相。
元朝末年,大起义如燎原之火般爆发,各地农民起义军和反元势力纷纷崭露头角。在朱元璋等人于南方迅猛发展的北方也涌现出众多反元势力,甚至有些一度逼近元大都。
而此时的元朝,中央腐败严重,对北方的反元势力已疲于应对。就连南方的陈友谅称帝后都无暇顾及,更不用说未称帝的朱元璋了。忠于元朝的军队在与反元义军的战斗中逐渐军阀化,失去了原有的战斗力。
当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争霸时,元朝的主力大将如李思齐、张思道等也各自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元朝中央能实际控制的地区仅剩下大都周边和漠北。
更为糟糕的是,元朝中央在这一时期爆发了严重的内斗。从至正二十年(1360年)到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元顺帝与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之间的皇位之争愈演愈烈,这场斗争不仅牵扯了忠于元朝的军队,还引发了北方元朝军阀之间的大规模混战。
这场混战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之间的战争。甚至在徐达、常遇春大举北伐时,北方的元朝军阀混战都还未结束。可以说,元朝中央当时已经腐朽到了极点。
由于元朝中央的腐朽以及北方军阀的混战,自然无暇南征进攻朱元璋。而这场北方的大规模混战,也成为了明朝成功北伐的重要原因之一。背后揭示的历史真相令人深感震撼,也让我们更加敬佩朱元璋的智慧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