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脾不好怎么办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的胃口似乎总是出奇的好,还没到饭点就饿得咕咕叫,一天吃好几顿,但奇怪的是,无论怎么吃,他们始终无法增加体重,身体总是显得消瘦。与此他们常常在餐后感到脘腹胀满、消化不畅,有些人甚至会出现乏力、大便不成形的情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种现象在中医中被称为“胃强脾弱”,也就是说他们的消化出现了问题。在中医的理论中,脾和胃是相互辅助、相互影响的两个器官。胃负责接纳食物并进行初步消化,而脾则负责吸收食物中的营养,转化为气血,供给全身。两者共同协作,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运输过程。
当胃强脾弱时,虽然食欲旺盛,吃得很多,但脾的运化能力跟不上,无法将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的气血。这就好像一个大袋子虽然装得满满当当,但却无法将里面的营养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脾虚,出现脾阳不足、运化水谷精微的能力下降的情况。这样的人往往吃得再多,也只是在肠胃过了一下,身体无法吸收。
这类人群通常看起来很瘦,而且瘦的是肌肉。他们的面部可能显得干瘪、显老,总是感觉乏力没精神、睡眠也不好,容易生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参考一个来自张仲景《景岳全书》的方子——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中的药材如人参、大枣、炙甘草、干姜等,能够益气健脾、提振脾阳,逐渐补充虚弱的脾。而黄连和黄芩则能够清热泻火,将胃火降下来,使胃恢复平静。半夏则能够燥湿化痰,消除因脾虚形成的痰湿。
这个方子可以清泻胃火、益气守中、提振脾阳、燥湿,对于胃强脾弱导致的身体消瘦、长期吃不胖的情况有很好的效果。
我们也要注意,当出现胃强脾弱的情况时,不要随着胃的性子去吃大量的食物。因为本身脾的功能就弱了,如果我们不减轻脾的负担,只会让脾越来越弱。这样迟早会拖累到胃,导致胃火熄灭。我们平常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吃七、八分饱就可以了。这样才能让脾胃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保持身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