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十大元帅十大将排名
摘要来自奇事网,介绍了十大元帅十大将的历史排名。这一壮丽画卷的背后,是一段波澜壮阔的中国军队历史。让我们跟随这些英勇人物的足迹,探寻他们背后的故事。
一九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在那庄严的时刻,毛泽东在怀仁堂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周恩来则授予粟裕等十人大将军衔。自此,中国军队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名单正式确立。他们的故事成为了人们口中永不磨灭的话题。他们的功绩和能力是否足以享有如此殊荣,也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
这些风云人物的履历和职务,反映了授衔决策背后的六个关键因素:名额有限、个人职务、资历深浅、军事业绩、领袖的好恶以及军内派系的平衡。其中,第六个因素——军内派系平衡的作用最大。
中国军队的山头派系是历史形成的,虽然不如老蒋的国军那样根深蒂固,但也总是一块心病。这些派系直接影响到元帅和大将的授予。诸如红军时期的三个方面军、南方三年游击战、陕北方面、抗战中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解放战争中的五个野战军等,都是影响授衔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些小的派系,如海南岛琼崖纵队、东江纵队等,也对军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决定元帅和大将人选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那就是国军的“投共”将领。当时,陶峙岳、陈明仁等人都有军职,必须授衔。但如何安排地位更高的国军将领,如傅作义等人,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人选的决定过程拖了很久。直到朝鲜战争结束后两年,人选才最终确定。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大派系中,原红一方面军和八路军的势力最大,二十人选中绝大多数属于这一派系或有深厚渊源。而陕北方面则相对较弱,仅有一名大将。
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不禁感慨万千。这些英勇人物的奋斗和牺牲,为中国军队的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功绩将永载史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