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蜂子蛰后肿了怎么办
蜂蜇伤是一种生物性损伤,常见于被蜜蜂、大黄蜂、胡蜂等蜂类蜇伤。当蜂尾部毒刺刺入皮肤后,其释放的蜂毒主要成分如组胺、神经毒、蚁酸等,会引发局部和系统中毒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溶血、肝肾损害、过敏性休克等临床急症。
那么,被蜂蜇伤后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局部蜇伤处会出现明显的烧灼感或痛痒感,周围皮肤潮红肿胀,中央有一个由刺蜇造成的淤点,重者甚至可能形成水疱。被蜂蜇伤后也可能伴有全身中毒现象,如头晕、恶心、呕吐等,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休克、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面对蜂蜇伤,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应尽快拔掉毒刺。被蜇伤后,应仔细观察伤口处是否有毒刺残留,小心将其拔掉,以减少进入人体的毒液。拔刺时需注意避免挤压伤口,以免毒液扩散。可以使用胶布粘贴后揭起或用镊子将刺拔出。
进行中和毒素处理。如果是蜜蜂蜇伤,其毒液呈酸性,可选用肥皂水或5%~10%碳酸氢钠溶液洗敷伤口;若是黄蜂蜇伤,其毒液呈碱性,可选用硼酸粉或食醋进行处理。若有酸性水果如柠檬、橙子等的汁液也可应急使用,以减轻局部症状。
针对局部疼痛和红肿,可外用炉甘石洗剂以消散炎症。如果红肿严重并伴有水疱渗液,可使用3%硼酸水溶液湿敷。四肢被蜇伤时,应减少活动,局部放置冰袋冷敷,以减缓毒素的吸收。
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如呼吸困难、休克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送往医院救治。在等待救护车期间,应保持患者呼吸畅通。
那么,如何预防蜜蜂蛰伤呢?
当身边有蜜蜂经过时,应保持站立不动并镇定,避免打扰蜜蜂。在草丛较深或经过蜜蜂聚集区时,要小心前行,尽量选择其他道路以避免打扰到蜜蜂。阴雨天气时,蜜蜂容易在蜂巢内产生急躁情绪,因此此时经过蜂巢容易被蜇伤。在爬山过程中,要注意山岩处和树枝上可能有蜜蜂休息和聚集的地方。科普知识助力科普中国,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