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喝酒为何这么厉害-都千杯不醉-
武侠迷们都知道丐帮帮主乔峰那豪饮的架势,似乎千杯不醉,不论是在拜把子还是绝交之际,大事临头还是日常小聚,酒似乎是他生命中的必需品。他的饮酒壮举令人震撼,仿佛在古代好汉的世界里,没有酒的欢聚是没有灵魂的!现代人谈及饮酒,谁能如此英勇?为何古人在饮酒方面如此超越现代人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古代的酒与现代的高度白酒是不一样的。在古代,人们酿制的都是酿造酒,一般酒精度数最多只有十几度。直到宋代,酒的度数才稍有提升,但远远达不到现代的高度白酒。如梁山好汉们大口喝酒,看似海量,其实他们喝的都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醪糟。
醪糟是经由糯米发酵而成,夏天饮用可解暑。它的主要原料是糯米,酿制工艺简单,口感香甜醇美,乙醇含量极少,深受人们喜爱。在一些菜肴的制作上,糯米酒还常被作为重要的调味料。
古代人的饮酒量之所以让我们现代人惊叹,除了酒本身的度数较低外,还与他们的饮酒方式有关。古代的度量衡单位与现代完全不同。比如西汉的1升只有现代的0.3升,东汉的1升不足现代的0.2升。古人所谓的“千杯”,在现代的计量标准下,其实并不算什么。
古代人的生活节奏比现代慢得多,消遣方式也相对较少。他们常常约起亲朋好友聊天侃大山,一谈就是一夜。这样的长夜之饮,让古人有更多的时间喝酒,自然也更容易显得海量。
我们也不能忘记文学作品中的夸张手法。像酒仙李白的一些饮酒诗句,以及武侠小说中描述的豪饮场景,都有夸张的成分。我们不能把这些当作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来对待。毕竟,“一日须倾三百杯”这样的描述,在现实中是不太可能的。
古人之所以让我们觉得喝酒那么厉害,除了酒本身的度数较低外,还与他们的饮酒方式、生活节奏以及文学作品的夸张手法有关。我们在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或武侠世界中的豪饮场景时,记得要用一种欣赏的心态去品味,不必过于较真。更多关于古人的奇闻趣事,请关注奇事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