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闺女的来由 源于寿阳公主的梅花妆(引起了贴
“黄花闺女”这一称谓背后隐藏着一个富有诗意的故事。当人们提及这个词,大多数人都能理解它所代表的含义,但关于它的起源,却鲜有人知。其实,这个词汇与南北朝时期的金陵有着深厚的渊源,更与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话说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都城金陵,这里曾上演过一段与美丽公主和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天生丽质,某日玩累了便在宫殿檐下小憩。此时正值梅花盛开之际,微风拂过,带下一朵朵飘落的花瓣,恰巧有几片梅花轻轻落在寿阳公主的额头。那梅花在公主如玉的肌肤上留下了淡淡的印记,使得公主更显娇媚。从此,寿阳公主便爱上了在额头贴梅花的妆容。
这种被后人称为“梅花妆”的妆容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女子们纷纷效仿。由于梅花是季节性的,于是有人开始尝试用其他黄色的花朵制作粉料来化妆,这种粉料被称为“花黄”或“额花”。因为这种粉料是黄色的,而且贴花黄的女子大多是未婚的女子,所以“黄花闺女”这个词汇逐渐成为了未婚女子的代名词。这就是“黄花闺女”一词的由来。
而在更早的北朝时期,贴花黄的风尚就已经存在。《木兰诗》中就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描述。古时的女子在装扮时喜欢用黄色的粉料在脸颊或额头上绘制各种图案,也有人用黄纸剪成各种形状贴在额头上。黄花在古代多指菊花,而菊花常用来象征坚贞的节操,因此在闺女前加上黄花两字,用来形容女子尚未出嫁,保持着贞节。这样,“黄花闺女”这个词汇便逐渐流传开来。
这个故事不仅让我们了解了“黄花闺女”这一词汇的起源,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女子的生活情趣和她们对美的追求。从寿阳公主与梅花的美丽邂逅,到民间女子对妆容的热爱与模仿,再到黄花作为坚贞节操的象征,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