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临终前使用权术的对象是谁

天下奇闻 2025-03-07 00:55www.178767.com天下奇闻趣事

在贞观十七年,一场太子之争席卷了整个朝廷,长孙无忌集团通过支持李治成为朝廷的主导力量。如果李治能在三十岁前顺利登基,长孙无忌无疑将成为掌握朝政大权的首席托孤大臣。唐太宗对长孙无忌并非完全信任,因为他的权谋与皇后生前的警告让唐太宗心生警惕,担心他会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

在这种背景下,唐太宗暗中布局,安排了一个能够制约长孙无忌的大臣——李世勣。李世勣与长孙无忌同属支持李治的“晋王党”,但长孙无忌的主要清洗目标是“魏王党”,二者矛盾在李治登基后愈发激化。唐太宗为了保障李世勣的安全,采取了一系列策略。

唐太宗表面上强化了长孙无忌的首席托孤大臣地位,并将李世勣边缘化,让长孙无忌误以为他对自己不构成威胁。甚至在临终前,唐太宗突然下令将已经是宰相的李世勣贬官到外地。这一命令需要遵循中书起草、门下审核、尚书执行的程序才能生效,而这一程序正好在长孙无忌的掌控之下。如此一来,长孙无忌便能第一时间得知李世勣被贬官的消息。

随着李世勣被贬官,长孙无忌的首席托孤大臣地位似乎更加稳固,于是他将李世勣从潜在的政敌名单中移除。而李世勣因其谨慎小心的态度,成功躲过了长孙无忌后来的大清洗。唐太宗临终前的权术营造出了一种假象,让长孙无忌误以为李世勣已经不足为虑。但实际上,李世勣在谨慎小心的“边缘化”生活中等待时机,最终在“废王立武”时给了长孙无忌致命一击。这一历史事件展现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策略性,也突显了唐太宗作为一位智者的权谋手段。想了解更多关于唐太宗与长孙无忌之间的故事,请关注历史频道,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更多精彩内容。

上一篇:如何成功地追求心仪的女生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