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奇不有-猴子治疗帕金森
奇事网报道,最近网络上有关于“猴子治疗帕金森”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继中国研究人员成功让猴子患上自闭症后,日本科学家团队也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狨猴患上了帕金森症。这是科学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可能会为帕金森症的治疗带来全新的希望。这种突破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不择手段呢?
Ne Scientist杂志报道,东京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院冈野英之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了患有帕金森症的狨猴。这些狨猴已经三岁,开始表现出帕金森的临床症状。作为灵长类动物的一员,猴子是医学研究的理想对象。类似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疾病,还有可能为未来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为了研发出患有帕金森症的猴子,冈野团队使用了名为SNCA的人类基因的突变版本。这些狨猴在问世三年后就展现出了与人类帕金森症相似的症状。第一年,它们会出现睡眠障碍;第二年,它们的脑内会长出突触白球——路易小体;到了第三年,这些狨猴就开始出现震颤。冈野团队还展示了通过给这些狨猴服用类似人类帕金森症患者使用的药物,成功缓解其震颤症状的实例。
一些科学家对能在非人类实例上研究帕金森症感到兴奋,但也有一些批评者指出,这种研究并不能保证在人类身上的效果。大部分人类疾病并非单一基因缺陷所导致,因此这些狨猴的临床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这种研究不仅仅关乎科学成果和疾病治疗,更关乎道德。许多学家对这种动物实验表示强烈反对,认为这是对动物的残忍对待。普林斯顿学家Peter Singer表示:“动物应该回归自我,因为他们遭受的苦难已经够多了。”尽管如此,对于那些深受帕金森症困扰的患者来说,这种研究的进展无疑为他们带来了一丝希望。在科学的进步与道德的冲突中,我们需要更加审慎地思考和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