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是怎么登上国君之位的
齐桓公,本名小白,是姜齐的第十三代国君齐僖公禄父的幼子,同时也是第十四代国君齐襄公诸儿的同父异母弟弟。他在位四十三年,被誉为春秋五霸之首。关于齐桓公如何登上国君之位,背后隐藏着一段引人入胜的历史。
据《管子·大匡》记载,齐僖公有三个儿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是其中的两个。为了辅佐他们,齐僖公委派了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由于公子小白的母亲早亡,他在宫中失去了靠山,因此鲍叔牙最初并不愿意辅佐他。但在管仲的劝说下,鲍叔牙最终接受了任务。
齐襄公即位后,其暴虐的行为导致朝纲失常,政局混乱。管仲等人为了保护公子纠,将其逃到鲁国,而公子小白则逃到莒国。
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掉了齐襄公,自立为君。仅仅一年后,雍林人便杀掉了公孙无知,齐国陷入了混乱。鲁国与齐国大夫在蔇地结盟,鲁国本有机会送公子纠回国继位,然而却迟迟未行动,这为公子小白归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公子小白自幼与高傒关系紧密。当公孙无知被杀后,高傒和国氏暗中派人到莒国召公子小白归齐。与此鲁国也发兵送公子纠的哥哥公子纠回国,并派管仲带兵拦截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射中小白的带钩,但小白假装死亡,使得鲁国误以为他已经丧命,因此放缓了送公子纠回国的速度。结果,小白提前回到齐国,被高傒立为国君,即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立即发兵对抗护送公子纠的鲁军。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齐、鲁二军在乾时大战,鲁军大败。公子纠被杀,召忽自杀殉主,管仲被押送回齐国。不管背后具体发生了什么,结局都是齐桓公成为了齐国的第十五代国君。
值得一提的是,齐桓公不记带钩之仇,重用了管仲,并给予他无比的重用和礼遇。他还任命鲍叔牙、隰朋、高傒等人整治国家政事。这使得齐国政治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局面,齐桓公也因此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代明主。
以上就是齐桓公登上国君之位的全部内容。更多历史细节和解读,请关注奇事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