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投江救父的故事
曹娥:孝水之中的传奇女子
深入会稽上虞的古老传说,我们听闻了一位东汉时期的名字——曹娥。她不仅是这片土地上的一颗明珠,更是流传千古的孝女典范。为纪念曹娥的孝节,人们在她投江之处建立了“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也因此得名“曹娥镇”,而那汹涌的江水,人们称之为“曹娥江”。甚至有人说,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这位孝女曹娥。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曹娥投江救父的感人故事。
相传,在一个五月五日迎伍神(伍子胥)的祭祀活动中,曹娥的父亲曹盱不慎溺于舜江之中,尸身数日不见。那时,年仅十四岁的曹娥,昼夜沿江哭泣,声声悲切,让人动容。过了十七个漫长的日夜后,她在五月二十二日这一天,选择了投江自尽。五日后,奇迹出现了,曹娥的尸体与父亲的尸身一同浮出水面。这个故事迅速传开,成为了一段神话。
相传的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的英勇举动。当时,曹盱溺于江中后,曹娥悲痛欲绝。在五月五日这一天,她选择了投身江中,寻找父亲。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她对父亲的深深眷恋,更体现了她坚定的孝心。
据虞预的《会稽典录》记载,曹盱在祭祀活动中遭遇不幸。而曹娥,为了寻找父亲,毅然投江。元嘉元年,上虞县令度尚被她的孝心所感动,将她重新安葬于江南道旁,并命弟子邯郸淳作诔辞,刻石立碑,以表彰她的孝烈。
在历史的长河中,历代帝王对曹娥的事迹都给予了高度的褒扬。从宋代开始,历代帝王不断加封曹娥,如宋哲宗敕建正殿、徽宗大观四年敕封灵孝夫人等。明洪武八年,朱元璋更是亲自派官员前往祭奠,诚意伯刘基撰写诔文。至今,曹娥的事迹仍然被传颂着。
走进曹娥江畔,仿佛还能听到那古老的传说在空气中回荡。在这里,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曹娥的孝心与勇气,更被她的故事深深打动。这就是曹娥投江救父的故事,一个流传千年的感人传说。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奇事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