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猫抓红了怎么办
“喵星人”的魅力无法挡,撸猫时警惕猫抓病
在深圳,一名9岁的女孩与猫咪嬉戏后,左手中指和左前臂留下的抓痕,竟成了感染猫抓病的。这提醒我们,与猫共度的欢乐时光背后,也存在健康隐患。
猫抓病,听起来有些可爱的名字背后,却是一种真实的感染性疾病。它全称为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由巴尔通体细菌感染引发。这种细菌在猫身上普遍存在,却不常使猫生病。当人与猫接触时,可能通过抓伤、咬伤或跳蚤叮咬等途径,让这种细菌趁虚而入,引发猫抓病。
据一项在北京开展的调查,猫的巴尔通体血清抗体阳性率竟高达39.4%,反映了猫抓病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报告的猫抓病案例超过4万例,其中美国就有1.2万例。对于爱猫人士来说,感染风险不容忽视。尤其当猫咪小于一岁、身上有跳蚤时,人的感染风险会进一步增加。
猫抓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至10天,但也有少数病例可能长达数月甚至超过一年。感染后,可能出现红斑、丘疹、淋巴结肿胀、发热、头痛等症状。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肿瘤患者、艾滋病患者等,病情可能会更加严重。
虽然猫抓病大多可以自愈,但症状严重时,抗生素治疗是必要的。一般选择阿奇霉素治疗,疗程为5天。如果有淋巴结化脓,可以进行穿刺抽吸脓液治疗。为了降低发生全身性疾病或远期后遗症的风险,如心内膜炎、脑病等,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治疗。
预防猫抓病,首先要避免被猫抓伤或咬伤。不要让猫舔眼睛、口唇、伤口和黏膜部位。接触猫后,要立刻洗手,避免揉眼睛、摸口鼻或伤口。如果猫身上有跳蚤,也要尽早处理。如果被猫抓伤或咬伤,要及时用流动水和肥皂水清洗。
尤其需要提醒的是,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和有心脏瓣膜病的人,应尽量避免接触猫,尤其是小于一岁的猫。让我们在享受与喵星人互动的乐趣时,也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 (实习记者代小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