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买到假货了怎么办
尽管打击假货的力度日益加大,手机仿冒商仍然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贺先生最近的一次遭遇,就揭示了这一市场的乱象。贺先生在网上购买了一部华为手机,却意外发现是一部假货,这让他愤怒不已,甚至用这部手机当锤子发泄情绪。
贺先生的遭遇源于他在联通公司的一次业务办理。去年九月,他被业务员推荐下载了一款名为招联金融的手机软件。在这款APP上,贺先生发现许多所谓的“便宜好货”,价格相对低廉。于是,他通过这款软件购买了一部价值1248元的华为畅享8手机。当手机出现问题,他寻求华为售后修理时,却被告知主板是仿冒的假货。
得知此事后,记者立即联系招联金融客服。客服态度诚恳,并承诺按照三包法的规定,对假货进行一赔三的赔偿。当记者和贺先生前往附近的联通营业厅讨要说法时,营业厅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在记者和摄像机的随行下,营业厅的工作人员显得紧张,试图阻止正常拍摄,并解释称“不接受采访,业务也不清楚”。尽管他们声称有专门的接待部门,但在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的协调下,记者采访到了营业厅的经理。经理表示,联通和招联金融只是合作关系,两家公司独立运营。虽然贺先生是在招联金融APP上购买的手机,但联通公司也有责任配合市场监管局的工作。
经过核查,招联金融的售后服务还算到位。在确认售出的商品为假货后,招联金融给予了贺先生3倍的赔偿。这一事件也暴露出出售假货的不道德行为以及联通公司作为合作方的疏忽。一家真正的好企业应当有责任感,不能只贪图眼前的利润而忽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
幸运的是,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三包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支持,这才没有导致贺先生的权益损失。当遇到消费者权益问题时,消费者应该坚决拿起法律武器,维护个人权益。
这一事件的曝光也得益于新浪财经和搜狐网的报道。希望通过这次事件,企业能够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消费者也能更加警惕假货风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期待相关部门能进一步加大打击假货的力度,净化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