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一直疼怎么办
智齿,是人们口中的“智慧齿”,但长智齿真的意味着智慧的增长吗?实际上,长智齿可能带来的更大问题是疼痛,甚至可能是长达半年的持续疼痛。每长一颗智齿,都仿佛经历一次牙痛的洗礼。
智齿,学名第三颗磨牙,通常在人生的16至30岁之间悄然出现。有些人可能一生都无法长出智齿,而有些人甚至在40岁还面临智齿的困扰。智齿的出现与否,似乎与个体的差异息息相关。
那么,面对这颗磨人的智齿,我们是否应该选择拔掉呢?从周围人的经验来看,超过八成的人选择拔掉智齿,以消除可能的隐患。他们会在智齿刚出现疼痛时,就迅速采取行动,将其拔除,避免后续可能出现的牙痛、脸肿等问题。也有极少数人选择让智齿自然生长,但需要忍受不时的牙痛、脸肿,并时常服用消炎药。
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拔不拔智齿,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果智齿反复引发疼痛、发烧,即使它长得很正常,也应该拔掉。如果智齿的生长影响了其他牙齿,比如“阻生智齿”,由于其生长空间受限,可能会导致智齿歪斜、倾斜或横躺生长,不仅会造成疼痛,还会对其他牙齿造成挤压和磨损,这种情况也建议拔除。如果智齿存在蛀牙、引起龋齿、牙周炎等问题,或者清洁困难导致口臭、藏匿食物残渣,也需要考虑拔除。如果智齿影响咬合,没有对应的牙齿可以咬合,同样建议拔掉。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不长智齿呢?不要觉得奇怪,智齿实际上是人类进化的产物。大部分人会经历长智齿的过程,但不长智齿也属于正常现象,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更不会影响智力。
拔完智齿后,需要注意什么呢?要遵循医嘱,按时服用消炎药。拔完后24小时内不宜刷牙、漱口。在饮食方面,避免坚硬或太烫的食物,尽量选择流质食物或利用另一侧进行咀嚼。拆线时间也要遵循医嘱,一般在7至10天后拆线。如果口水中带有少量血丝,属于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担心。
面对智齿的问题,我们要理性对待,科学决策。既要考虑疼痛和隐患的消除,也要考虑个体的差异和实际情况。拔智齿需谨慎,但科学决策能帮我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