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到底是不是想谋反,为何会被除掉呢?
铁腕皇帝朱元璋,历经七年忍耐,终于迎来了他深藏的大阴谋。在流传千年的丞相制度之下,他巧妙地将胡惟庸任命为丞相,实际上是在挖掘一个大坑,企图以胡惟庸的乱政来废除这一掣肘皇权的制度。
胡惟庸是个阴险小人,然而却聪明绝顶。随着行为的逐渐出格,他对朱元璋的恐惧也越发强烈。朱元璋的忍耐使他产生了不祥的预感。他知道朱元璋的手段,要么不做,要么做绝,从不妥协。在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后,胡惟庸决定拉人下水以自保。他通过封官许愿的手段,成功拉拢了一批重臣,包括吉安侯陆仲亨、御史大夫陈宁、都督毛骧等人。朝中一时之间都成了胡惟庸的眼线。
胡惟庸还不满足,他的目标是另一个重要人物——李善长。李善长不仅地位显赫,更拥有两件难得的宝物——免死铁券。这种在明朝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奖赏,可以在关键时刻保住大臣的性命。胡惟庸知道它的价值,因此极力巴结李善长。但李善长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了解朱元璋的可怕,并未轻易上当。胡惟庸通过走亲戚路线,成功地把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拉下水,再通过他游说李善长。最终,李善长也被拉下了水。胡惟庸终于放心了,满朝文武都成了他的人,他自以为已经可以与朱元璋抗衡。
胡惟庸的这些举动却给朱元璋出了一个难题。朱元璋需要考虑如何分化瓦解这些大臣势力,以消灭胡惟庸的势力。这并非易事。但朱元璋终究是高明的皇帝,他听完密探的报告后,仅用一句话就解决了难题:“那就都杀掉吧。”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朱元璋决定杀掉胡惟庸呢?以及满朝文武又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这一切背后的故事充满了阴谋与权力斗争,让人不禁为朱元璋的高明手段和深不可测的智慧所折服。而胡惟庸的失败则让人明白,在政治的漩涡中,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丑终究难以立足。这一切的纷争与斗争,都是权力游戏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