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由来是什么
考古发现 2025-04-04 02:05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中国古代传统的四季划分,注重的是天象变化,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起点。其中,秋季的序幕由立秋拉开。
据《历书》记载,立秋之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阴意出地,标志着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是自然界万物从繁茂生长走向成熟的转折点。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公历8月7日至9日交节。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标志着降水、湿度等自然元素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
立秋并不意味酷热天气就此结束。实际上,立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真正的秋季以处暑节气为标志,初秋期间天气仍然炎热。按照“三伏”的推算,立秋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未完全过去。真正感受到凉意,一般要等到白露节气之后。
立秋已带来一些秋天的气息。夏季的多雨湿热气候逐渐过渡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气候。立秋后,人们可以感受到凉风习习,早晨大地会有雾气产生,寒蝉也开始鸣叫。
中国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这意味着立秋后,人们会感受到风已变得凉爽,早晨会有雾气产生,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现今,四季的划分更多是根据气温变化。按照候平均气温法,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介于10℃~22℃之间算作秋季。但在中国,很少有地区在立秋时就进入这一气温范围。
立秋不仅是古代“四时八节”之一的重要节气,还是民间庆祝丰收的时节。民间有祭祀土地神、贴秋膘、咬秋等习俗。立秋还是一个充满自然韵味和人文情感的时节,标志着收获的季节已经到来,也预示着冬季的临近。
在这个时节,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季节的交替,还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和丰收的喜悦。立秋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更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节。
上一篇:古代有翻译官这种职业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