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的儿子们最后什么结局
徐达,作为大明的开国功勋,位列“六王”之首,以其与老朱家之间的姻亲关系而备受瞩目。他的四个儿子中,除三子早夭外,其余三子均得以成年。在靖难之役中,他的三个儿子却出现了不同的立场选择,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徐达的长女嫁给了燕王,即后来的徐皇后。他的次女和也都与皇室有着紧密的联姻关系。其中,长女的婚姻与朱棣的联姻使得徐达家族在靖难之役中的立场变得尤为尴尬。徐达的长子徐辉祖承袭了魏国公爵位,作为建文帝的坚定支持者,他支持建文帝也是对于老朱家天下的拥护。毕竟建文帝是朱元璋钦定的接班人,他身为这个系统的一员,没有理由去支持朱棣的叛乱。
徐辉祖在靖难之役前曾劝建文帝扣留朱棣的三个儿子,可惜建文帝并未采纳。当燕王朱棣起兵后,徐辉祖曾多次领兵抵抗,战绩显著,甚至曾大败燕军。尽管他始终坚守抵抗,最终还是失败了。他的坚定立场和英勇抵抗在朱棣登基后并未得到认可,反而遭到了不屑。
相较之下,徐达的四子徐增寿却选择了支持朱棣。他在靖难之役中私下为朱棣传递消息,因此被朱允炆软禁。南京城破前,他遭到了杀害。朱元璋在位时,对他颇为器重,让他担任勋卫带刀侍从。徐增寿为人谨慎诚实,很少犯错误。他的选择看似出人意料,但细想却也合理。他与朱棣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纽带,一方面是他的姐姐嫁给了朱棣,另一方面,他曾随朱棣出征,很可能在那时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感。他本身没有太多的负担,爵位也不是他的,因此他或许更倾向于冒险一搏。
这对兄弟的命运在靖难之役中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留下了许多令人深思的话题。他们的选择不仅反映了他们个人的立场和信仰,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复杂纠葛和权力斗争。更多关于徐达儿子们的传奇故事,请关注奇事网频道,为您持续更新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