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嘴巴长鹅口疮怎么办
在繁忙的儿科诊室里,一位新手宝妈带着焦虑与担忧,急切地询问着医生关于宝宝口腔的问题:“大夫,大夫,我的宝宝口腔内布满了白色斑点,无法擦拭掉,这是否有什么问题?”医生对于这样的情景早已司空见惯,揭示出这其实是儿童常见的疾病——鹅口疮。
鹅口疮,又称为雪口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病症。这种病症在新生儿和婴幼儿中较为常见,特别是那些营养不良、腹泻或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类固醇激素的患儿更容易受到感染。新生儿往往通过产道感染或通过哺乳时乳头及哺乳用具的污染而传播。
病症初期,宝宝的唇、颊、舌或上颚的口腔黏膜会出现散在的白色乳凝状斑点。这些斑点逐渐扩大并融合成片状假膜,不易被擦拭掉。强行剥离假膜后,局部黏膜会显得潮红、粗糙,甚至可能出血。如果病情蔓延到咽喉,还可能导致宝宝哭声嘶哑。虽然患儿通常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疼痛和流口水,但如果病情严重,全部口腔都可能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能蔓延到咽、喉头、食管、气管、肺部等部位,极端情况下可能危及生命。重症患儿还可能出现低热、拒食、吞咽困难等症状。
那么,如何治疗念珠菌感染呢?医生通常会采用以下方法:
1. 利用弱碱性环境抑制念珠菌生长。家长可以用1%-2%的碳酸氢钠溶液在哺乳前后帮助宝宝清洁口腔。局部涂抹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也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小婴儿,如果涂抹制霉菌素无效,可以考虑口服氟康唑。但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药物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注意其可能的副作用。
2. 预防念珠菌感染同样重要。家长应注意保持宝宝的口腔卫生,喂奶后要用温开水给宝宝清洁口腔,同时也要注意清洁母亲的乳头。喂奶用具及玩具要定期消毒并保持干燥,避免交叉感染。加强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也有助于预防念珠菌感染。
对于新手家长来说,面对宝宝口腔出现的任何问题都不应掉以轻心。通过了解鹅口疮的相关知识,家长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宝宝的健康。